摘要: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治聪 实习生乔梓丹 深圳报道 近三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成功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市公园总数达到1238个,各类步道超过3000公里。...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治聪 实习生乔梓丹 深圳报道 近三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成功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市公园总数达到1238个,各类步道超过3000公里。
8月18日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三周年。该意见指出,要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加强陆海统筹,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自然岸线。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表示,“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大不相同。城市公园,是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而公园城市则是依托于生态本体自然优势,去合理规划城市,这是更高一层次的。而深圳就是要利用自然优势,去建设公园城市,让人们生活在公园当中。
当前,深圳正着力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实施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和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重点建设提升12个自然郊野公园,打造20个公园群和1条横贯东西的主干游憩步道。
深圳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既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也动员了社会各方的广泛积极参与。其中,深圳广泛征集公众意愿,收回有效问卷4000多份,多次组织市民代表和公益组织讲座,与826步道研究团队、HT徒步群、磨房百公里等团体组织共同探讨公园城市方案,特邀业内专业人士与50名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同探寻公园城市建设的方案。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反馈,公众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增加原特区外公园和步道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与安全韧性,保护维育自然生境本底,完善老人儿童游憩服务设施,强化海洋元素提高亲海亲水体验,提供自然教育和宠物空间需求,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强化规划建设与运维管理的社会参与等。
此外,超过50%的问卷认为深圳公园、绿道可达性不足。这些意见在规划修订中得到采纳和吸收。
《“山海连城•公园深圳”规划》指出,未来深圳将成为一个安全韧性、绿色健康的山海家园,一个市民乐享自然野趣的户外天堂,营造“山、海、城”交织相融的公园城市格局,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进行系统连接和生态保育,让绿色深入城区。
在公园城市总体空间策略上,深圳将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形成蓝绿廊道织网的公园城市总体结构。“一脊”是以山脉为主体的生态游憩绿脊;“一带”是联结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珠江口及深圳河干流沿岸的滨水活力岸带;“二十廊”是20条以山林绿地和河流水系为主体的绿蓝生境和景观通廊。
相关专家认为,规划内容系统全面,展现了深圳山海特色。“公园-类公园”公园体系等内容具有创新性,规划基于生态安全、全域营建的建设思路、四大行动计划、工作任务与项目库具有较强合理性与可实施性。
同时,专家还建议,公园城市建设还应强化海洋元素,体现大生态、大安全的统一,强化治理方面的内容,突出智慧化管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